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

理念石

2008年10月30日 09:56   佚名    点击:[]


理念石

  办学理念在哲学上讲是教育精神的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它反映一个学校长期积累的文化底蕴和办学思想,具有指导形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励人的意志的作用。它还作为一种准则规范师生的行为,指导师生实践,培养师生向上的精神,所以它是大学精神的结晶、灵魂。
  (一)立足地方:大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大学从来都没有与社会及其所处的环境分离过,社会需要是大学存在的理由。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大背景,是有层次性的,既有全球性的,也有国家性的,还有地方性的。高校的发展既要体现宏观大背景的要求,又要体现国家、地方的发展要求。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尤其是像顺德这样制造业发达、产业链成熟、品牌效应突出、集约和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的地区,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先天的优厚条件。437必赢会员中心作为顺德及珠江三角洲乃至广东省地区的一所高等学校,首先为地方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求的人才,搞好技术开发,为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积极开展职业和资质培训,尽最大努力服务社会,同时还承担着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源作用。学院提出“立足地方”的办学理念,作为发展的切入点,就是为了适应顺德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于高级应用性人才的迫切需求。学院办学立足地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产、学、研结合,既做好服务,又推动本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和生产的发展。
  1、构建开放式、大众化的教育模式,为顺德及周边地区培养各类人才。学院本着服务社会、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在积极建设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开放式、大众化的教育模式,已基本形成了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学历为主的继续教育、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和资质培训的终身教育的格局。
  2、产学研结合,学院依托顺德强大的产业背景,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的路径。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实训基地,体现教育功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产学研结合是现代教育与现代生产以科学技术为结合点的有机结合,产学研结合成为高校与企业的双向需求。对学校教育而言,产学研结合的出发点是以教学为主,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提高师资水平。在顺德政府的统筹下,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地方的支柱产业,依托行业、企业,本着“双向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我院组建了若干个集教学、科技开发、生产服务、技术创新和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产学研结合基地,包括顺德生产力促进中心、顺德高新技术孵化基地、顺德家具设计研发与技术创新中心、广东省空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广东省制冷产品实验中心、顺德家电技术创新中心、顺德机械装备研发中心等。这些中心、基地,是在双向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政、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建立起来的,是面向全地区、全行业的,是长效、互动的,又是多功能的。它们对内是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通过“真刀真枪”的操作训练,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开展科技开发、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创造条件;对外,可以发挥学院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的科技开发、技术创新和人才培训服务。此外,学院各专业都建设了相应的校内实训室,并建立了若干个校外实训基地,以便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训练,培养做人和做事的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品格。
  3、引领社会进步。为加强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在顺德社会科学联合会筹建之际,学院成立了“顺德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顺德城市发展研究会”、“顺德经济与管理研究学会”、“顺德语言艺术研究会”和“顺德哲学历史学会”等5个学术团体;与《教育研究》杂志社、《南方日报》理论评论工作室、顺德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文论坛”。通过这些学术研究活动,推动我院和顺德地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促进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为顺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性思考。
  (二)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广泛地调动人的创造力。人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所以学院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全面建设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学院认为,技术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所以学院把传授技术当作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1、“以人为本”必须强调人的中心位置。人是有感情、有个性、有欲望、有思想、有动机、有追求的生命体。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或者师生之间,时时强调人格平等,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有利于广大教师干事业的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学院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中建立了“淡化身份、强化岗位、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让教师很好地展示“德福一致”的道德律,展示积极和优雅的道德人生。
  2、“以人为本”必须强调主动的服务意识。现代教育的目的已不是只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在于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教师队伍理应把教书育人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以平等和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地服务于学生。
  3、“以人为本”应进行深入广泛的人文关怀。人的最高级活动是精神活动,最高级的需求是精神需求。从人出发,研究人、了解人,充分满足人的合理要求,才能保证教育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转。大学作为急需精神体慰的组织和创新精神的堡垒,应积极体现其精神指向和价值尺度,使教师队伍更稳定,团队精神得到张扬,人际关系更加宽松和谐,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得益彰,人本化管理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努力构建一个互相支持、团结协作、不断创新,并有着强烈归属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的优秀教师群体。
  4、“以人为本”的理念应具体贯穿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以人为本”的终端必须连接在最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以及课程体系中,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一种提法上。我们的教师要做到:既传学问之道,更传做人之道;既授专业知识与技能,更授立身之本领;既解书本之惑,更解成长之惑。同时要营造“严谨笃学”氛围,注重学术与学风建设,让严谨、科学、进步的学风作为学校的主流,让教育成为社会大众敬重与向往的事业。
  (三)崇尚品位:品位是一种能达到的理想高度,高品位来自高要求和高追求。在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双峰对峙的今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强调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文化素质教育,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要积极提升人格品位,要以科技教育、人文教育和创新教育相融合树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品牌,并以其作为凝聚师生的文化追求。
  1、崇尚品位,最根本的是崇尚文化品位。要构建特色文化,体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独特的人文魅力,就必须从地域文化、历史积淀及校园环境的整体筹划建设上加以全盘谋划。在构建校园文化中有两个基本的要求,一要良好,二要宽松。良好、宽松的实质是文化的高品位,从而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利于个性发展和学术繁荣。
  2、崇尚品位,应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崇尚品位要实施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精品实训基地等“主业工程”战略;要有品牌牵引和个性吸引力,使人慕名而来。(2)崇尚品位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体现文化的先进性。(3)崇尚品位要延伸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
  校园文化是人文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继续和延伸。学校的一切地方都要体现文化,包括课堂。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单方传输,它应包含丰富的文化内容。教师要有高尚的文化品位,讲话言谈、举止行为都要体现文化味。广义上讲,整个校园就是文化的大集成、大发展。
  (四)办出特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办出特色,首先要从现实出发,即应坚持专科起步,逐步发展应用技术本科的方向发展。应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规律及教育体系,建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面向社会、服务社会,以市场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开展全社会的终身教育,全方位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坚持大众化、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方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全球化趋势下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体现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特色。
  1、教学与技术开发、发展战略研究相结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基地,同时又要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由此,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咨询服务活动,进行发展战略研究,使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成为促进地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
  2、学校与社会、企业相结合。在“立足地方”办学理念的统揽下,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密切校企合作,双向参与,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学院成立董事会,多方集资,建立人才引进基金,引进专家教授和骨干教师,支持教师为企业服务,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要培养道德品质良好、人格健全的具有现代生产、服务、管理能力的高级技术型人才,最终要体现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整合以人文、社科、政治、自然科学为主的通识教育的内容与专业教育课程内容,使之有机结合成新的课程体系,体现教育思想和教学组织及其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精神,成为高职类型教育改革的试验基地。
  4、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本着服务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宗旨,大力发展终身教育,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学院应成为学习型组织,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开展终身教育,坚持“两条腿”走路,既要办好全日制学历教育,又要办好继续教育、社会培训、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及等级考试,成为大众化终身教育基地。
  5、境内教育与境外教育相结合。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及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加强境内外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已成为主要发展趋势,所以既要立足于当地,又要面向国内和国际教育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办学和教育方式,建立国际合作办学的示范基地。

上一条:校徽
下一条:碧桂园湖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德胜东路   邮政编码:528000
收费咨询热线:0757-22327061    收费投诉举报热线:0757-22327209
粤公网安备 44060602001413号 / 信息产业部备案:粤ICP备09215086号
Copyright © 2024   437必赢会员中心(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