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
在学院内,有这么一片土地:白天,我们匆匆的走过,穿梭于不同的教学楼间,无暇顾及它的宁静;而每当华灯初上,音乐响起,霓虹四射,这里却成为了学子们挥洒青春的欢乐海洋。这就是留下学子青春足迹,挥洒欢乐汗水的文化广场。
我们学院的文化广场又称信合广场。风光逶迤的碧桂园湖环抱着教学区,而广场则正位于鳞次栉比的教学楼群之中。如果把前倾向水的图书馆看作是一艘巨轮的船头,把信息大楼看作是那高高翘起的船尾,那么文化广场就是这艘巨轮的船身部分,她乘载着无数渴求知识的莘莘学子,驶向知识的海洋,驶向美好的未来!
从学院的鸟瞰图上看,文化广场的位置正好是在整个学院的心脏位置。把文化广场放在学院的中心位置上,蕴示着它对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而大学培养的人才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应该既懂得“做事”又懂得“做人”的“全人”。我院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人文缺失,提出了“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并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制定了具有我院特色的“通专”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由课堂教学、生活体验和环境熏陶三个方面组成的“通专”结合教育模式,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广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和学生活动的主要载体,在学院规划设计的时候就被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
将文化广场建设在教学区中间,也是有蕴意的。在这里,我们不能把它看作是把教学区的分隔,而应当把它视为整个教学区的一部分,是把以实践性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活动当作是以理论性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
从文化广场的设计上看,广场整体设计方案以时代气息和现代感为旨归,着力凸显以人为本、聚集人气、创造未来的理念。总体的设计突破传统广场的二维平面造型空间,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下沉式广场,突破了传统广场的平面空间,创造出一个具有个性的多元的立体空间。中间有凸起的中心舞台,四周为观众看台和座位。设计别致,构思精巧,凝聚人气,适宜举办各类较为小型的晚会和表演。在炎热的夏夜,坐在下沉式广场树下的凳子上,享受着碧桂湖面上吹来的阵阵微风,伴着图书馆散发的书香气息,让人感觉到无比的惬意。
升旗广场,位于中心舞台和下沉式广场的中间,充分利用整个广场的空间资源。高高飘扬的红旗,有引领潮流,开拓进取之气势,于不经意间显露出一种正气和庄严。
在升旗广场与附近草坪上有两块直径大约为两米的灰色半圆石头,截面上刻着四个漆红的大字——信合广场。
信者,信用、诚信者也;合者,合作、和谐者也。这两个字在现代的功利社会里,显得尤为可贵,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学院的一种育人观念和一种新的文化精神,体现出学院建设者独到的眼力和殷切的期望。
“信”,是讲究信用,真诚待人,这是做人之本。
“合”,是讲究合作,团结协作,这是处事之道。
“信”与“合”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会“做事”,两者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做人”的道理是在“做事”过程中体会并总结出来的;而学会“做人”又势必对“做事”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这两者的最好结合就是通过“实践”来完成。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人真诚的沟通,与人友好的相处,因此他们学会了“诚信”。而为了组织一次活动,为了准备一个节目,学生必须与他人协调,通过团队的力量来实现,因此他们学会了“合作”。文化广场的文化,在这“信合”两字间得到了充分的演绎和铨释。
“信”与“合”正在成为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在我们的校园里兴起、沉淀和深化。它正在开始化为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正在影响和启迪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