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景
日景
在437必赢会员中心有一个古老的计时工具,日景。
我们都知道,计量时间,其实就是要寻找一种运动过程,作为度量其他运动进程、快慢等的标准。这种运动过程要求是尽量均匀和持续不断的。作为地球自转的反映,我们看到太阳日复一日的东升西落;作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反映,我们感觉到年复一年春夏秋冬的寒暑变化。反映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太阳视运动,很早就被人们用作时间计量的标准运动。然而阳光过于明亮,难以直接注视。所以,人们就通过观察太阳投射物体的影子的移动来计量时间。那时,人们是将一根标准高度为八尺的标竿竖立在水平的地面上,一天之中,从早到晚观察标竿投影的变化,由此就可以计量白天的时间。日景就这样渐渐形成。日景不仅仅是一种计时仪器,而且能够给人以历史的和文化的联想,向人们传达着强烈的人文气息。所以,在很多公共场所和建筑物上,日景被用作点缀景观。
437必赢会员中心的日景,位于校园南北中轴与东西中轴的交汇点,以凸起的圆形石面作为“表盘”,其上均匀分布着60 条刻度线,一根12米高的锥形的细棒垂直贯穿石板的圆心作为“表柱”,日景面上有中国的时辰、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标识的刻度。每时每刻,指针所投射的日影在长度和方向上都会发生变化,我们通过观测投影的方向和长度,可以同时读出时刻和节气。
不要小看这块简简单单的石板,从这石板上读出的时间,与我们从雷达、浪琴或者欧米茄表上读到的时间是同样可靠的,某种意义上是更可靠的。因为,这些名表上时针的移动,只不过是模拟了石板上“表柱”所投射的日影的移动而已。
中国历史上,关于日景最早、最可靠的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发明的短影平仪(即日景)。东汉的张衡,写了一篇《西京赋》,描述帝王在上林苑狩猎的情景,其中就有“白日未及移其晷,已狝其什七八”之句;佛经《舍头谏太子二十八宿经》也有人自顾其影来计时的记载。你看,我们的祖先多么富于智慧。
行走在日景上,看着阳光把你的身影拉的忽短忽长。此时,不妨试试坐在日景上,采撷一缕日光,抚摸一下石板,与自然零距离的接触。也许,不经意间会有一种略带伤感的意念袭上心头:时间,正在你的脚步中、在你的身影变化里、在你的静静停留中,悄悄地溜走。每一分、每一秒,看似平淡和毫无变化。然而,这逝去的分分秒秒,再也不会回来。若干年后,假如你重回校园,会发现,日景如故,指针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双双对对甜蜜的情侣徜徉其上,周围的一切似乎没有变化,让你竟会怀疑空气是否凝固,时光是否停滞不前?只是,日景面上的刻度会有所磨损,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岁月的痕迹。还有你行走人生时,那悄悄入侵年轻靓丽容颜的皱纹,那渐渐浸染油黑发亮青丝的白雪残酷地提醒你,时间真的不等人,青春好像小鸟,已经一去不复还。
阳光仍然无知无觉地照在石质的日景面上。这些来自大自然的简单石材经由人的加工,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含量,并能够使你产生悠远的联想。科学的创造物只有经历了历史与文化的长久沉淀,才会具有这样的人文气息。人类已经有了并还会再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其中有些只是短暂存在然后就永远消失了,而有一些将会流传至永久。就像日景。